招远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,快人一步

查看: 5533|回复: 0

[本地杂谈] 杂侃胶东人系列:招远人

[复制链接]
     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429

主题

4413

回帖

1万

积分

大一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5387

论坛元老在线持久文明网友积极分子热心网友财富勋章

QQ
发表于 2020-4-4 21:47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|

x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人有一方人的持质与秉性。胶东也不例外。笔者生在胶东,长在胶东,对胶东人有些一知半解,这里姑妄言之,诸君姑妄听之。        

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的招远,山多地薄,自然条件较差。金天会九年(1131年)置县。《金史·食货志》载:“金起东海……初入中夏,兵威所加,民多流亡,其土多旷闲。”“太宗天会九年五月,始分遣诸路劝农之使者”,招集流亡远方者,劝其回乡安心农耕,遂取名“招远县”。

《山东通志》载:“招远者,招携怀远之意也。”从历史上看,招远自古就是一块贫瘠的土地,其民也多为因战乱而流亡他乡的苦命人。正如清顺治十七年版的《招远县志》序中所言:“招,偏邑也。其境多山,其土瘠,其民贫,其俗敦庞而淳朴。”

timg (2).jpg

在胶东半岛,招远人的性格特点和民风民俗是一个类型的代表。“招远人的优点是实在,缺点是太实在。”说起招远人,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位在招远工作多年的“县官”这样评价。实在与老实有着密切的联系。有一个传说流传很广。说黄县一个地主家招聘长工,考题是腰上绑一根扁担,从大门进去就行。招远人没有想到可以侧身而过,愣是将扁担撞断后进到院子里,着实老实得有些愚笨。

在现代,招远人的实在,表现在遇事不会变通,不会拐弯,多了一些死板和教条,少了一些灵活与变通。改革开放初期,招远组织一部分领导干部到南方参观学习,解放思想。回来后谈感受,那些“诸侯们”似乎茅塞顿开,大谈感慨:“怪不得,人家是除了上面不让干的,都可以试,可以干;咱们是上面让干什么,咱就干什么;上面没说的,不敢想,更不敢干。”墨守成规,循规蹈矩,不敢越雷池一步,这就是南方人和招远人在思想解放上的差距。

与实在有着密切联系的,是招远人的吃苦耐劳。既然招远人的老祖宗就是一些逃荒要饭的,因朝廷“招携怀远”来此开荒务农,因此,能吃大苦,肯出大力,是招远人的又一特点。

众所周知,招远出黄金。招远与黄金有着不解之缘。史料记载,宋朝即有开采,且“岁益数千两”。“金城天府”“中国金都”是招远最耀眼的名片。但是,富也黄金,穷也黄金;福也黄金,祸也黄金。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,金矿并没给招远带来富裕和繁荣,既没有产生像牟二黑子那样的大地主,也没有出过像丁百万那样的大商人。这固然与体制有关,在历史上,金矿的开采权多数归国家,或由大财团经营,民间极少染指,其实也与招远人缺乏经济头脑不无关系。因此,除了冒着生命危险下矿井,出大力之外,金矿对于招远的百姓而言,益处不大,倒是环境的破坏让百姓深受其害。

久负盛名的龙口粉丝,其主要产地是招远(约占总产量的70%)。别看粉丝白生生,亮晶晶,轻飘飘,可是加工粉丝,却是个需要起五更,爬半夜,出大力,流大汗的苦营生。1934年出版的《中国实业志》,在总结为什么龙口粉丝的主要产地在招远而不在龙口时,有这样一段话:“考其致盛之由”,在列举了“销路之扩大,技术之进步”等条款之外,第七条是这样记载的:“勤苦耐劳之民情。查该地农村,无日不在劳动力之总动员状态中,绝无游手好闲之人。比之其他各地,迥然不同,实为勤苦耐劳之表现……”

timg (3).jpg

招远人的语音也有一些特点。在招远的方言中,除了一声大多就是四声,你很难听到委婉的三声和上扬的二声。除了这个特点,招远语音中没有卷舌音,一些本来很婉转,很悦耳的话,从招远人的嘴里出来,全成了直杠杠的一声和沉甸甸的四声,听起来像打架。如“好不好?行不行?”此类的疑问句,普通话听起来很婉转,很悦耳,而从招远人嘴里说出来,全无半点询问的意思,硬邦邦地像喊口号、下命令。而应答声“好”和“行”,普通话分别是三声和二声,听起来很婉转,很悠扬,而从招远人嘴里出来,全成了四声,听起来更像是赌气、打架。

招远人的舌头硬,一些普通话里的卷舌音, 如“zh、chi、shi、r”,从招远人嘴里出来,全成了”z、c、s、y”。因此,在招远,“人”变成了“银”,“肉”变成了“右”。也有人据此说招远性格直爽,说话不会拐弯,其实,这其中可能有一些联系,但过分夸大,则显得有些牵强。在胶东半岛,没有三声字,不会发卷舌音的并非只有招远人。  

“实在”和“能吃苦”常使招远人引以为豪。但万事皆有度,“实在”是优点,“太实在”则成了短处;吃苦耐劳是长处,过分时则变成了蛮干。“实在”加“灵活”岂不更能达到目标,“苦干”加“巧干”岂不更能事半功倍?!愿与乡亲共勉。

作者:孙为刚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